本站讯 近日,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教研室以近期教学赛事为重要契机,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聚焦如何将比赛经验转化为课程建设实效、如何以赛事为抓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两大核心议题,通过深度复盘、经验共享与路径规划,为教研室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注入新动能。
赛事经验反哺课程:从“赛场设计”到“课堂落地”
今年,机器人教研室1位教师参加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赛二等奖,3位教师参加学校青教赛。参与教学能力大赛与学校青教赛的教师分别分享了比赛感悟。在备赛教学能力大赛时,为设计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块,老师们重新调研了智能制造行业最新技术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将把赛事中打磨的项目式教学案例融入专业课程,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通过青教赛的打磨,老师们尝试将理论知识拆分为问题导入—小组探究—实操验证三个环节,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们还围绕如何通过赛事标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展开讨论,参考比赛中的评价方式,在课程中增加增值性评价等评价维度,更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聚焦教师成长:从“个体突破”到“团队共进”
在探讨教师成长路径时,教研室教师结合自身参赛经历,深入分析了赛事对个人教学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备赛过程中,反复打磨教学方案、模拟课堂讲授,不仅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更让老师们学会了从学生视角思考教学问题。为实现个体突破带动团队共进,教研室在研讨中明确了后续教师培养的重点方向。一方面,建立赛事经验共享库,将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课件、反思报告等整理归档,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让赛事经验惠及更多教师;另一方面,推行分层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围绕赛事备赛、课程创新等开展专项训练;支持骨干教师牵头课程改革项目,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明确方向:以赛事为抓手,推动教研工作提质增效
教学比赛不仅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推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抓手。未来,教研室将持续以赛事为契机,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将赛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融入日常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完善教师成长支持体系,通过经验共享、专项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助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参加此次研讨活动,机器人教研室教师明确了课程建设与个人成长的方向,更凝聚了团队共识。在后续工作中,教研室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饱满的热情,推动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机器人领域技能人才贡献力量。(通讯员:丛湄湄 撰稿:李娟 审核:崔艳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