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革命丰碑

访问量:

胶东地区革命史与烟台人民追求和平、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赵疃地雷战遗址、山东抗大三分校遗址、“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烟台的一个个红色革命圣地,是烟台人民反抗侵略、不畏强敌的真实印记。

1、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

2014年10月24日,“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在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开馆。

“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外观是一组青砖黑瓦的胶东传统民居,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展览分传奇许世友、军民血肉情、胶东子弟兵三部分,通过实物、雕塑、影音等展示了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的传奇戎马生涯、与胶东人民的浓厚情谊以及胶东抗战部队的发展壮大等内容。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阳新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威名赫赫。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曾在山东工作16年,在胶东指挥作战9年。毛泽东曾称赞:在许世友领导下的胶东子弟兵“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2、赵疃地雷战遗址

赵疃地雷战遗址位于海阳市赵疃乡赵疃村。南濒黄海,东西北群山环绕,盆子山北麓是蜿蜒崎岖的山谷沟地,赵疃、文山后等村坐落在谷内。1940年2月,日军侵入海阳,在赵疃以东的孙家夼、夼里设据点。赵疃民兵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对日伪军展开了地雷战,从铁雷、石雷、拉雷、缮雷发展到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内的地雷宴。

                    

1942年,赵疃民兵赵守福等在山枣埠、月牙桥、丁字街胡同等雷区摆下地雷阵,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180多人,在抗日战争中,赵疃民兵与日伪军共作战500多次,荣获“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现存地雷战遗迹有山枣埠、月牙桥、村南丁字街等处,原貌尚存,墙壁上留有当年地雷炸痕。村中建有“赵疃地雷战陈列馆”。

3、山东抗大三分校遗址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就是我们常说的“胶东分校”。1942年11月,山东军区将胶东分校改称为胶东军区教导二团。1944年12月,栖霞解放,教导二团进驻栖霞城北古镇都村牟氏庄园。1947年,教导二团改称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1949年5月,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全部离开栖霞。1950年,合并于华东军政大学。2003年9月9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栖霞题词:“栖霞山河娇牙山红旗飘,抗大扎营盘豪杰多荣耀”。

 

栖霞牟氏庄园素有“民间小故宫”之称。战争年代,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曾在这里办学,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就曾在这里学习过。

 

4、北海银行旧址

北海银行在掖县的时间还不满300天,但在中国红色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1938年8月,掖县银行改称为“北海银行”。

同年10月,首批北海币在掖县城西门里同裕堂付印。对于首批印制的北海币,学者称其打上了深深的“掖县”地方烙印,使得“掖县”这个僻处胶东半岛西北部的滨海小城,在新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同年12月1日,北海银行正式营业,并向社会首次发行了9.5万元北海币。

1938年12月30日,北海银行总部正式离开了她的诞生地掖县,但是它发行的北海币的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直到10年后北海币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5、西海地下医院遗址

1942年11月初,为应对日伪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的“拉网扫荡”,西海军分区决定将卫生所等撤出大泽山区,分批转移到掖南县郝家、临疃河、柞村等近40个村庄,隐蔽开展工作,军民称为地下医院。地下医院共设6个医疗区,北掖有王门、朱旺、西北障3个医疗区,南掖和南招各设一个医疗区,在大泽山所里头村设立休养区。中心医疗区位于王门,收治重病号伤员。朱旺医疗区和西北障医疗区属于绝 密区,离敌人据点最近地方不足5里,南掖医疗区则救治一些轻伤员。这些医疗区横跨40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挖有地道、地洞,用于伤员临时隐蔽。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西海地下医院成功救治了2000多名伤病员,为抗日军民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在胶东敌后战场上创造了罕见的奇迹。

 

6、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

栾家口港作为挺进东北的主要渡口,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当年挺进东北渡海作战的亲历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倡议在烟台蓬莱建立“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与对岸大连庄河已建成的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纪念碑相呼应。对此,烟台蓬莱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报山东省委省政府、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蓬莱市建设“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以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中荣立赫赫功勋的英雄们。

 

10年5月建成并揭幕的“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位于北沟镇北王绪村海滩,面向东北,与对岸大连庄河渡海登陆地纪念碑遥相呼应,包括一座主题雕塑和一处纪念广场,纪念碑主体雕塑长11.6米、高15米,海拔高度19.45米,以纪念1945年八路军将士奉命渡海、决胜东北的光辉岁月。

 

7、“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农民武装暴动,暴动指挥部设在昆嵛山的无染寺,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分东、西两路行动。东路是文登、荣成,其暴动队伍编为三个大队,由张连珠和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其暴动队伍编为两个大队,由程伦、曹云章和邹恒禄负责,进攻的重点是夏村。东、西两路暴动队伍先后在底湾头和松椒被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武装镇压或打散,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失败。暴动总指挥张连珠、副总指挥程伦等多名暴动领导牺牲。

          

8、雷神庙战斗遗址

雷神庙战斗遗址位于牟平区城东南,占地总面积3366平方米,建筑面积802平方米。雷神庙战斗遗址是一座四合院式庙宇,由建于明崇祯七年的雷神庙和建于清代的三清殿、岳王庙及后来加建的南厅和东西两厢组成。

 

1938年2月,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部攻克牟平城,战斗胜利后在雷神庙又遭遇日军海军陆战队,随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士们团结一致,以劣势装备,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雷神庙战斗是胶东军民对日作战的第一场胜利,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

1977年12月23日,雷神庙战斗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9、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

传奇将军许世友在山东16年,在胶东指挥作战9年,在海阳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战斗足迹。1942年7月1日,八路军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朱吴村成立,后军区机关迁至郭城镇战场泊村。直到1945年8月,胶东军区机关长时间驻扎于此。期间,许世友将军率领胶东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辉煌战绩。

“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位于海阳市郭城镇,是一片古朴的民居。走在小巷内,如同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回到战争年代。旧址致力于还原历史原貌,突出“军爱民、民拥军”主题。旧址区内修复了演武广场、磨盘广场、古井广场、饮马广场四个广场以及44栋胶东民宅,民宅重点复原抗日军民学校、组织科、林浩旧居、许世友旧居、胶东军区司令部、生产科、野战医院手术室等。

 

10、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

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山公园内的烟台山顶端西南侧。

烟台山东、西、北三面环海,海拔45.20米,面积约8公顷。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坐落于烟台山顶部之前,灯塔南侧。纪念碑高8米,呈五角菱形,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以乳白色花岗岩石块砌筑,具有巍严、挺拔之势。碑身五侧平面,均镶嵌着通体汉白玉理石板,正面刻有“民族英雄垂名千古”8个隶书红色大字,碑顶雕有五角星,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与世长存,永放光芒。其余四面自左至右分别镌刻着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和全市各界群众团体和市民的挽词,以及首次解放烟台阵亡的89位烈士英名。碑文为当时的烟台市副市长徐中夫撰写,记载着烟台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从日军手中解放烟台的主要经过和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市委、市政府的挽词是:“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继续为祖国的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各界群众团体的挽词是:“你们来之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纪念碑的北面建有五星纪念亭,中间架一小桥与烈士纪念碑相连。

这座纪念碑是抗战胜利后,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烟台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英灵,缅怀他们的业绩而决定兴建的。纪念碑于1946年5月9日奠基,同年11月10日落成。纪念碑落成后,烟台市政府随即发出通知,确定每年清明节为祭扫革命烈士的日子。从纪念碑建成至今,这里已成为全市人民纪念先烈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节等重大节日都有干部群众、职工、学生等来到纪念碑前悼念先烈,举行向烈士敬献花圈,宣誓等各种纪念活动,以缅怀那些为烟台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抗日烈士们。

1979年7月6日,抗日烈士纪念碑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为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