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29日,粮油食品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施“耕好思政责任田·守牢粮安生命线”协同育人工程,于实训楼F302联合启动“粮食安全+思政教育”双螺旋育人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强、粮油食品学院院长黎海红携14位骨干教师,共绘新时代粮食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蓝图,开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范式。

战略领航:构建“大思政+新粮科”育人共同体。会议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锚定“培养新时代粮安卫士”目标,创新构建双院协同育人机制。姜强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办法》为纲领,提出“三维融合”育人模型:“要在战略维度贯通粮食安全与人才培养,在实践维度融合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在价值维度统一工匠精神与时代使命,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这一论述为粮食类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新范式。

黎海红立足“端牢中国饭碗”的战略需求,系统阐释“三链融合”育人路径:“通过人才链对接粮食产业链,知识链衔接创新链,价值链融入国家战略链,构建‘知粮爱农——强粮兴农——护粮报国’的阶梯式育人体系。”现场举行的课程思政建设导师聘任仪式,标志着我校首支“粮食安全思政导师团”正式组建,开创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双向赋能、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范式创新:打造“四维共振”的课程思政新样态。粮油食品学院林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雪梅联袂呈现的《粮食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思政设计展示,构建了“技术标准教学+国家安全教育”双主线课堂。王雪梅老师提出要在技术传授中植入粮安战略基因,在实验操作中培育质量安全意识,在成果转化中激发产业报国情怀,生动诠释了思政元素如盐入水的教学智慧。林洁老师提出要让粮仓成为思政课堂,让粮检数据诉说家国情怀,让粮食科技彰显制度优势,让粮安实践锤炼使命担当,构建了“四维共振”的课程思政新样态。
机制突破:创建“三共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推进会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四共协同育人机制:课程共创,联合开发《智能化粮情检查》等5门融合型金课,建立“粮食安全思政教学案例库”;师资共育,实施双导师工作坊计划,构建“思政教师懂粮科——专业教师善育人”的能力矩阵;成果共享,建立协同育人质量评估体系,形成可推广的粮食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标准。
黎海红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中实现化学反应,培养既精通“节粮减损技术守护”的科技之道,又深谙“悠悠万事粮为重”的治国之要的新时代粮安卫士。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全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行业育人体系,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锻造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粮安人才,在守护大国粮仓的新征程上书写教育报国的时代答卷。此次推进会标志着我校粮食安全人才培养进入“思政引领、双院协同”新阶段,为涉粮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讯员:于萍 撰稿:张之泰 孙猛 审核:黎海红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